在爭端中辨別是非

 

共產黨及其五毛黨慣於匿名誹謗造謠,冒名挑撥離間。反對共黨專制的仁人志士總是被抹黑搞臭。而我樂於義務為受害者清洗污垢,洗刷污名。



筆戰雙方



2011年德國瑞雪紛紛的時候,我收到加拿大的朱瑞發表的《盛雪和另一種殖民》。我既驚又疑,曾於2011年1月21日去朱瑞的博客求證並有如下留言。


博主:您好!

 


前段時間有人把您對盛雪的評論發到我的郵箱,對我觸動很大。我上網後給盛雪寫過一封信,表達我的敬意,現在想來真是一廂情願……謝謝您。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也有一本西藏畫冊,其中一篇文章《從西藏被“漢化”談起》提到您和徐明旭,在此奉上,歡迎批評指正。

 

http://xup​ei.blog.ep​ochtimes.c​om/article​/show?arti​cleid=8426



合十


 

徐沛


2008年的西藏血案讓我獲知朱瑞們在為藏民鳴冤叫屈,也促使徐明旭在中共媒體充當“西藏問題專家”。我發表《從西藏被“漢化”談起》後,徐明旭引用魯迅來罵我,而我自視魯迅天敵。所以,只能遙祝曾經飽受中共迫害的徐先生還能幡然醒悟,擺脫中共,超越魯迅。


2011年盛夏,我讀到盛雪等十五人簽名的北美華人媒體達蘭薩拉參訪團回應朱瑞的公開信,想起給朱瑞的留言,我去大紀元博客查看,沒有發現朱瑞的回音。而我給朱瑞留言時,沒有注意那些借機辱罵盛雪的匿名者。那時我認為盛雪是公眾人物,朱瑞有權利公開批評她。而朱瑞表示七月又收讀匿名辱罵自己的郵件,“鑒於此匿名信,是以盛雪和西藏為內容”,“就不得不寫一寫,盛雪是怎樣‘支持’西藏的”,於是引來上述公開信。而匿名者又把《盛雪是怎樣“支持”西藏的》以朱瑞的名義群發和張貼……



觀戰有感



在我看來,筆戰雙方都算知識女性,各有主見和追求。她們因為首屆藏漢對話而相識。(我的相關評論為《民運健將知多少?—兼評首屆藏漢對話》)朱瑞傾心於寫作藏區,謳歌藏區,“喜歡獨來獨往”;而盛雪在六四屠殺後移民海外投身民運,“公開、全力、鮮明地推動中國民主運動”。她關注共產黨製造的六四問題、西藏問題、維吾爾問題、台灣問題和法輪功問題,支持各個受害個體和團體。人權高於主權是像她一樣的中國民運志士的共識。盛雪善與三教九流來往,致力於結束共黨極權,自然處於風口浪尖,既遭惹是非,更遭惹五毛。


《盛雪是怎樣“支持”西藏的》中透露,盛雪曾向達賴喇嘛表示:“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在游行時喊‘中國滾出西藏’的口號!……當我聽到你們喊‘讓中國滾出西藏’時,盡管我也支持西藏,但是,我非常不舒服”。  對此用中文寫作的藏族作家唯色在相關評論中說,“盛雪既非什麼知名作家,更非我們圖伯特的最好的漢族朋友,民運人士倒是不假。說出‘希望你們以後不要在游行時喊中國滾出西藏的口號’這類話太惡心了,她有什麼資格做如此說?!還‘希望’,可笑之極!”


唯色是朱瑞之友,像大陸人一樣從小接受共產黨的赤化,因表達對達賴喇嘛的敬仰而遭到迫害,被迫離開拉薩,在監控中生活在北京。唯色被迫在“鐵屋子”里過日子,心裡自然難免魯迅式的火氣,不能理解華人反感“中國滾出西藏”的口號,情有可原,但我理解盛雪的一片苦心。因為我也一有機會就說,共產黨先霸占中國,後占領藏區。如果中華民國沒有被國際共運顛覆,既沒有台灣問題,也沒有西藏問題。大陸各民族要先一起解體共黨,才能解決共產黨製造的問題。


拜讀西藏流亡政府新當選的噶倫赤巴洛桑僧格博士就職演說後,我還請推特上的一位藏人轉發三點反饋: “他們對漢人的壓迫和虐待發聲反抗 ”— 壓迫藏人的不是漢人而是共黨,其中也有藏人!“北京在西藏的統治既無正義,又無前途”—北京在中國的統治也是一樣。“尋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內實現西藏名副其實的自治”—這叫與虎謀皮,不可能實現!


我支持盛雪不是因為她的名氣,而是因為她從事民運。2004年,我因她對大陸同行楊天水的關注與她有電郵聯系後,曾寫作《人生如戲 —致盛雪》表示,“依我來看凡是有自我意識,知道捍衛人權,追求民主自由的文人都屬民運人士。而民運早在五四時就在中國興起,中共正是濫用了中華民國賦予人民的言論、信仰等等自由才靠謊言和暴力在大陸顛覆了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國家—中華民國。魯迅則是國際共運扼殺中國民運的最大文痞。”


共黨最怕各民族團結起來,結束極權專制。所以,共魔會利用一切可能挑撥離間,製造矛盾。哪裡有爭鬥,哪裡就有共特的蹤影。


希望善良的讀者警惕,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有不滿直接與對方交流,如不能達成共識,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總之,不要給中共勢力可乘之機,各盡所能促進民間交流,早日瓦解反天反地反人類的共產暴政,以免更多的同胞為了自由而被迫自焚。


 

萊茵河畔 2011年夏

Kommentare

Beliebte Posts aus diesem Blog

痛悼王志安他媽

向臺灣人講解劉曉波

毀滅者卡爾· 馬克思—專訪略伍·孔拉德(Konrad Löw)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