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與浦氏三姐妹

 
   研究歷史,只要涉及中華民國、國民黨、共產國際及其支部中國共產黨,就會註意到宋氏三姐妹與浦氏三姐妹。
 
   因為宋氏三姐妹宋靄齡(1889-1973)、宋慶齡(1893-1981)和宋美齡(1897-2003)及其丈夫孔祥熙(1880-1967)、孫中山(1866-1925)和蔣中正(1887-1975)與中華民國的歷史緊密相連;而浦氏三姐妹浦安修(1918-1991)、浦熙修(1910-1970)和浦潔修(1907-2000)與她們的伴侶彭德懷(1898-1974)、羅隆基(1896-1965)和杜春晏(1889-1970)的命運則折射出共產黨的劣跡。
 
 
   被西化的中國人
 
 
   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1864-1918)小時出國投奔親戚,皈依西方宗教,後被派回中國傳教。1887年在上海迎娶明朝時就皈依西方宗教的士大夫徐光啟的後人倪桂珍(1869-1931),成為買辦和富翁,並支持孫中山的政治活動。夫妻生育三女三子,全都送往美國接受教育。宋靄齡於1904年,宋慶齡與宋美齡於1907年到美國,就讀韋斯禮學院。這說明在清朝,中國人就有留學的自由,可共產黨奪取政權後,中國人卻會因想出國留學而被捕入獄比如《紅狗》的作者齊家貞(1941*)。
 
   宋靄齡於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共產黨篡奪政權前,流亡美國,先後在紐約去世。孔祥熙28歲時第一次結婚,妻子病逝後,才在日本與時任孫中山秘書的宋靄齡交往並結合。夫妻生育兩女兩子。
 
   而宋慶齡和宋美齡分別於1915年和1927年與有婦之夫孫中山和蔣中正結合。顯然她們違背了真正的基督徒必須遵奉的摩西十誡。宋慶齡後來還淪為反基督的共產黨的間諜。姐妹倆雖然夫貴婦榮,但沒能傳宗接代。
 
   孫中山為了實現其政治理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和民生)而不擇手段,“聯俄容共”,結果引狼入室,讓共產國際最終得以在大陸顛覆奉孫中山為國父的中華民國。他拋棄原配而娶的宋慶齡以孫夫人的名義親自參與葬送中華民國的國際共運。這何嘗不算因美人而失江山?如果蔣中正沒有棄22歲的陳潔如(1905-1971),娶30歲的宋美齡,可能既難以無視宋慶齡聽命於斯大林,私通蘇區共匪;又無法縱容孔宋家族在日本投降後,帶頭以權謀私,授人以柄,被共產黨利用來欺騙民眾,爭取民心。世事皆有因緣,人生乃因果報應,只是難以了悟。凡婦俗女如我,只能寫下所思所想,供讀者思考時參考。
 
   宋靄齡比浦潔修大18歲,浦氏三姐妹晚宋氏三姐妹一輩。
 
   浦熙修的女兒袁冬林(1933*)透露,“母親原來叫浦媐修,浦家家譜上,母親這一輩的女孩子取名都要帶‘女’字部—像三姨叫‘安修’,母親的叔伯姐妹有叫‘姿修’、‘嬋修’等等。大姨的‘潔修’和母親的‘熙修’都是後改的名字。
   
   大姨和母親出生在江蘇嘉定(現歸上海),浦家是一個大家,但並非那種有錢有勢的名門望族。外公浦友梧早年在外地讀書,1912年到北京,在北洋政府交通部任會計科員。母親7歲時外婆帶著兩個女兒到北京投奔外公,在北京又添了三姨安修和舅舅通修”。
 
 
   被赤化的中國人
 
 
   民國時,中國人也享有求學和留學的自由。浦氏三姐妹於三十年代都先後就讀北平師範學院,可惜那時共產國際滲透了中華民國的各界尤其是學校,浦氏三姐妹也被紅色宣傳誤導。
 
   浦安修不僅參與共產國際成員比如斯諾夫婦挑起的“一二·九”運動,還在1936年就加入共黨,並被派往蘇區。1938年由中共包辦嫁給共軍將領彭德懷。“自古嫦娥愛少年”,宋慶齡自己選擇嫁給父親的同輩,而浦安修則算身不由己。 宋慶齡過了10年夫妻生活,守了56年寡,至少沒有再嫁;浦安修則在毛澤東卸磨殺驢,於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開始整彭德懷後,提出離婚。浦安修沒有因此少挨整,卻從此守起了活寡, 1967年還自殺未遂。1974年彭德懷被迫害致死前,她拒絕前去探望。可是後來彭德懷被“平反”後,她卻又以彭妻的名義露面和寫文章。
 
   浦潔修於1932年尾隨未婚夫杜春晏到德國留學,回國後任北京中國科學院化學系主任、教授。中共媒體稱浦潔修“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她就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黨組織表達了入黨心願,建國初期又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請求,以後又多次莊重地向黨組織表示入黨的迫切願望。在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她按照黨的要求留在黨外工作,始終嚴格按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1991年84歲高齡的浦潔修重病住院,在病床上又一次向黨表達了入黨心願,經中共北京市委批準,終於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算中共編外地下黨員的浦潔修,在紅色中國也沒好日子過。她象宋慶齡一樣,在1949年後淪為沒有被中共打碎的花瓶,也象宋慶齡一樣在病床上加入中共。宋慶齡入共不久就去見馬克思,而浦潔修又活了九年,比小她三歲的浦熙修多活30年。
 
   浦熙修在上大學時認識袁子英,於1932年兩人結婚。生育一兒一女後,浦熙修在為“為共產黨宣傳,挖國民黨的牆腳”時結識民國政壇的花花公子羅隆基。1947年,浦熙修與袁子英離婚。浦熙修竭力按周恩來的要求,抹黑民國政要,吹捧中共領導。1941年,她在標題《洋狗坐飛機》下報道宋靄齡攜狗抵達重慶。同時,她在報紙的同一個版面,還報道曾當過行政院院長的王雲五的夫人未坐上飛機的消息。目的是誘導讀者產生下野的王雲五的夫人不如宋家的一條狗的印象。《孔大小姐飛美結婚》、《女公務員為米請願,孔副院長予以拒絕》、《毛澤東為團結而來》、《毛澤東辭別重慶》和導致她一度入獄的《南京政府的最後掙扎》等都是她筆下的宣傳報道。
 
   在中華民國,浦熙修以為共產黨跑獨家新聞和專訪見長,可是共產國際顛覆中華民國後,中共規定重大新聞必須統一用新華社通稿。 浦熙修先失去用武之地,後淪為挨整的對象,甚至成為紅色漫畫手華君武的諷刺對象,雖然她緊跟中共的指揮棒,還象浦潔修一樣積極要求加入中共。
 
   1957年,當羅隆基被中共打成“右派”後,與她交往至少10年的浦熙修被迫站出來以《羅隆基是只披著羊皮的狼》為題落井下石,還不得不公佈羅隆基給她的情書。1965年,羅隆基帶著“右派”的帽子離世。也曾為共產黨效勞的袁子英則在1969年底被迫害致死。
 
   袁冬林寫到,“住在大姨家的外祖父因抄家受驚嚇去世,三姨安修也被批鬥,偶爾到母親那裡洗澡,母親看見她身上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浦氏三姐妹的命運是被共產黨欺騙和蹂躪的知識人的命運。中共在1949年前藉助這批知識人的投入,篡奪政權,但不久他們就都淪為共產黨迫害的對象。在中共發動的歷次整人運動中,他們都脫不了乾系,雖然他們大多竭力配合共黨的整人運動。
 
   浦氏三姐妹中浦熙修身為記者,為共產黨誤導民眾,篡奪政權出力最大。在“舊社會”她在三姐妹中最出名,而在“新中國”,她的遭遇在三姐妹中最悲慘。羅隆基帶著對她的怨恨離世那年,她就患了癌症。“文革”中,她因是“大右派”被勒令出院。飽受多重煎熬的浦熙修最後在醫院的走廊里咽氣。這年長她21歲的姐夫杜春晏也撒手人寰。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在上述十二位名人中,與蔣中正一起反共的宋美齡壽命最長,跨越了三個世紀,以106歲的高壽於夢中辭世。紅色宣傳說宋氏三姐妹“大姐愛財,二姐愛國,三妹愛權”,可史料顯示,“大姐愛家,二姐賣國,三妹愛國” 。
 
   1975年,蔣中正去世後,宋美齡隱居紐約。但八十年代,當中共以廖承志和鄧穎超的名義對蔣經國為首的國民黨搞統戰時,宋美齡親自回信揭露中共。
 
   宋美齡不需要誰給她寫傳,而宋慶齡死前一再請求外國共產黨員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給她立傳。宋慶齡三十年代致王明的告密信把自己釘上歷史的恥辱柱,而宋美齡八十年代給共黨的兩封公開信與蔣中正的日記一樣令我肅然起敬。
 
   在宋美齡給廖承志的回信(1982)中,最令我拍手稱快的段落是,“中華民國自國民政府執政以來,始終以國父主義及愛國精神為基據,從未獅褻諛外,如將彼等巨像高懸全國,靈爽式憑,捧為所宗者,今天有正義感之猶太人尚唾棄其同宗之馬克斯,乃共黨竟奉之為神明,並以馬列主義為我中華民族之訓練,此正如郭沫若宣稱‘斯太林是我爸爸’,實無恥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嘔。”
 
 1984年,宋美齡給鄧穎超的回信再次表示她非常瞭解大陸和台灣的現狀並洞悉共黨的邪惡。她寫到,“穎超先生大鑒:數年前‘四人幫’倒垮前後,聞先生曾幾遭險厄,甚至受憂受逼,將至自殉邊緣,幸率無恙,論先生在共黨中之黨齡如此資深,尚時陷朝不保夕之境地,令人惻然不已”。
 
   但願在台灣享有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公民記住老一輩用鮮血獲得的歷史教訓, 用宋美齡的話說就是:“殊不知第一次我總理(孫中山)寬大容共,遂使原不過五十餘人之共產黨徒,經中國國民黨襁褓鞠育後造成騷擾動亂,凡十四年。及再次容共,乃當中日戰爭國家存亡關頭,先總裁(蔣中正)不究既往,誠恕相待,原望其回心轉意,以抵擊外侮為重,豈知共黨以怨報德,趁火打劫,鑄成大陸的沉淪,二次慘痛,殷鑒昭昭,一而再之為已甚,其可三乎”?
 
 
2010年《新紀元》首發

Kommentare

Beliebte Posts aus diesem Blog

痛悼王志安他媽

向臺灣人講解劉曉波

毀滅者卡爾· 馬克思—專訪略伍·孔拉德(Konrad Löw)教授